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演进,如何延长人类寿命并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,成为亟待解决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问题。
11月6日,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科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涂佳杰教授应邀来院开展”免疫衰老和类器官转化研究”主题前沿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校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处处长、树兰国际医学院副院长兼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史丽云教授主持,近40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。
在学术报告环节,涂佳杰教授作了题为《PU.1-IL9正反馈循环促进类风湿关节炎进展》的学术报告,涂教授首先结合自身成长和研究方向的转变经历为切入点,从博士、博士后阶段致力于干细胞和肿瘤两个研究方向的学术初研期,到工作后依托自身优势和工作单位的研究需求,开始从探索滑膜巨噬细胞的起源问题出发,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相关机制,期间发表了一篇免疫学前沿(frontiers in immunology)论文,并获得了nature编辑highlights。后续研究又通过组学测序,发现了关键转录因子Pu.1。pu.1是髓系分化细胞的关键marker,涂教授团队研究发现,Pu.1和IL-9在激活的Th9 CD4+细胞存在正反馈循环,通过促进macrophage 和FLS的促炎作用导致RA的发展。在临床RA患者中,发现IL-9促进RA患者对TNF抑制剂应答不足,涂教授团队着力于IL-9-Pu.1这个轴的临床转化研究。开发了PU.1新型小分子抑制剂PD4238,在RA、SS、SLE和A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小鼠模型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,后续还开发了IL-9/IL-9R中和抗体,在IL-9人源化小鼠模型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。团队对CAR-M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也做了一些探索,包括新靶点发现、结构改造以及适应症的拓展。在师生提问环节,涂教授耐心地解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,现场交流气氛热烈,学术氛围浓厚。涂教授还就文章发表、尤其是论文投稿以及国自然申报的一些经验给在座师生做了分享。

本次免疫衰老和类器官转化研究讲座,涂教授深入浅出的报告内容给在场师生很大启发,讲座内容让理论和实践达到了有机融合。大家纷纷表示本次讲座激发交叉创新思维,提高了学术涵养,增进了学术交流。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不但拓展了知识视野,还激发了学习及科研的兴趣。
